下周一,港交所开始执行登记制新规,整个香港交易所新老公司股票进入20%涨跌幅时代。
由10%变更成20%,很多人计算各种无限大利润,比如跌停购入,涨停的话就是50%收入,算法就是:假设记得某证券收盘价价10元,跌停是8元,涨停是12元,那么8元套现,股价涨停的话就是12元-8元=4元,相同8元成本,就是赚50%。
全然,如果12元买进,交易日跌停,那么就是12元-8元=4元,相异12元成本就是:亏33%。
这是将当天买卖的盈亏情况,那么在T+1制度下,隔天报价会经常出现什么情形呢?
举例,昨日在个股价格出售某投资人10元,今日散户涨停,售出,盘中跌停回购,股票涨停,那么盈利是多少呢?
涨停销售后是12元,然后8元购入12元收盘价,与翌日套现盈余是相等的,即50%获利,也就是说12元的50%等于6元,那么最后股价实际的估值是12元+6元=18元,18元-10元=8元,互换昨晚的营业额是80%的利润。
这里是没有计算各种费用,费用其实比较小,可以忽略不计。
必定,操作者反向了,会消失什么情况呢?夜场跌停,在跌停瞬间出货,然后股份涨停,在涨停瞬间买进,交易日跌停。
本公司跌停热卖股价变成8元,12元出售跌到8元,亏蚀33.3%,即剩余总资产是8元*66.7%=5.34元,完全相同今晚10元的股票,赤字46.6%,约等于47%。
汇总一下就是:当晚融资仅次于收入50%,最主要负债33%,当天理想现金最大者盈利80%,当日糟糕交易系统最小经营不善47%。
看起来倒闭的盈余率比利润的获利率小,似乎机会要比风险大很多的,其实不然,做投资者必须降低后撤率,只有保证小亏或者不亏才能完成持续收益,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不要小看33%和47%的奔袭率,这种事情如果一旦发生,尤其是47%的这种情况发生,一天的功夫,你手里的10万元,立刻就变成了5万3千元,如果发生两次,就只剩下2.8万元。
如果2.8万想回到10万,需要两次以上临界值加载80%的利润,2.8*1.8*1.8=9万,两次临界点操控还亏蚀10%。两次失误需要两次以上的成功才能回本,所以,看上去有利的情况,实则是不利的。
申请制放宽以后,消费市场上的震荡将会加大,这样就会造成以前在美国市场越能赚钱的人,在以后的商品越能赚钱,是非,以前在市场需求上越能亏钱的人,在以后的零售商亏的会更多更快。
所以,一定要衡量自己的买卖水平,在10%的消费市场都不能长期持续获利,在20%的美国市场一定不会业绩,且亏的更快更多。
有人说,我不做香港联合交易所,对不起,在不久的将来,全商品会完成登记注册制,不仅仅上交所,主板,中小板等等,一概亦会转化成申请人制。
关于持有人制的一些涨跌幅就唠叨这些,小结一下本周配置。
本周前两天实现正收入,周四再次出现了失误,连续两天浮现赤字,周五随着市场需求反弹获得正盈利。总体全周盈余基本是持平,白做一周。
过早的进入零售商,使得主体报价变得被动,这也验证出:消费市场不好的时候,进场赢的概率非常小。
周五后来发现不当了美国市场,立刻调整融资方针,由出现异常买卖停现金手段立刻演化成内循环拯救战略,即:通过对持仓个股的连续调整,让获利基本保持平稳一下,没有产生大幅度下跌的态势。
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会发现,周二此后,我就开始进入连续操纵策略性,这个解决方案与持续性操作者截然相反,是在战略上注意到错误便,力求通过战术的调整稳定估值,稳定心态,以图商品原因经常出现改观不久扳会利润曲线。
其实适度加载手法是很多的,间歇买卖停方针只是其中一种,我大致有6-8种手段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,不同时期战略之间会消失不断的转化,如果只有一种策略性,那是无法适应零售商的涨落的。
而均分仓位是解决方案变动的有利法则,如果单一公司股票全仓的话,那只有坐以待毙,丝毫没有反击的可能。
另外,我的交易系统系统里面,有十个安全阀,在选股,仓位,判市,自救,监测等等多方面保证营业额的衰减稳定,力求最小化。
系统却是繁杂,似乎很难理解,但是一旦这些都形成了思维习惯,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事情,核心重点是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。
好吧,本周没有收入,下周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登记制的来临,期待盈利再创新高!
【温馨提示:本文内容是个人操控日记,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据此配置,风险自负】
关于我们
加入头条
媒体报道
媒体合作
产品合作
合作说明
联系我们
用户协议
投诉指引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:admin.baidu#protonmail.com